新聞搜索

全國碳交易正式開市
7月16日,萬眾矚目的全國碳交易正式開市,意味著我國碳市場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16日開盤價為48元/噸,9點30分,首筆全國碳交易撮合成功,價格為每噸52.78元,總共成交16萬噸,交易額為790萬元。
據介紹,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可以采取掛牌協議交易、大宗協議交易和單項競價三種交易方式。
為什么要建全國碳市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與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什么是碳交易:即碳排放配額交易,主要是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商品進行交易是市場機制。
7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試點基礎上,于今年7月擇時啟動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上線交易。下一步將穩步擴大覆蓋范圍,以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覆蓋行業:啟動初期2225家電力企業,未來將成熟一個、納入一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
國新辦7月14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有關情況。關于全國碳市場在碳達峰和碳中和過程中發揮了什么樣的具體作用,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解釋,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要。這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推動碳市場管控的高排放行業實現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的綠色低碳化,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二是為碳減排釋放價格信號,并提供經濟激勵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動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和高排放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的轉型。三是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銷機制,促進增加林業碳匯,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和生態保護補償,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四是依托全國碳市場,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趙英民透露,首批被納入全國碳交易體系的2200多家均為發電行業企業。根據測算,上述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超過40億噸/年,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碳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除電力行業外,“十四五”期間,將逐步納入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和民航等其他數個高耗能行業。
本文轉自干混砂漿網http://www.drymix.com.cn/xwzx/55482.jhtml